今天是: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展规划 您现在的位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政务公开 >发展规划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双击自动滚屏 时间:2018-07-02 来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作者:发改局 字体大小: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也是全县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加快打造活力迸发的新增长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实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据“十二五”时期发展基础,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经济转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突破辽西北、纳入沈阳经济区等重大机遇,围绕县域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三大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四大战略”,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城镇、做活三产,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工作成效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实现132亿元,年均递增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年均递增0.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8亿元,年均递增9.2%(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24.5亿元,年均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2亿元,年均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4亿元,年均递增14.9%。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达到38:21:4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亿元,年均递增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91.8亿元, 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亿元,年均递增11.7%。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达到15.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3%。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食品加工、氟化工、铸造等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0%。风电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0亿千瓦时,新能源、氟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年均增长14.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和畜牧强县建设。全县年均粮食产量达到132.7万吨,花生产量25.2万吨,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肉类生产百强县”、全省“肉羊生产重点县”等多项殊荣。预计全县生猪、肉牛、肉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20万头、24万头、395万只和70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39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89.6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5.1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比重逐年增加,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8户。蒙古贞宾馆、京都国际广场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服务业企业投入运营。蒙古贞新城完成旧城改造面积60万平方米。东梁温泉旅游度假集聚区和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集聚区分别晋升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新建供水管网35.7公里,新建排水管网7. 9公里,改造排水管网4.5公里;新建县城道路3.4公里,改造道路1.4公里;新建广场绿地10万平方米,完成蒙古贞广场和希日塔拉公园建设,升级改造玉龙公园。县长途客运站投入运营。巴新铁路、阜盘高速公路及北延伸线工程如期竣工通车,正在建设的京沈客运专线、锦阜高铁路扩能改造项目以及郑大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将进一步缩短同周边省市的时空距离。完成佛寺旅游路(东牛线)拓宽改造和北出口路改扩建工程。五年累计完成公路大中修和新建工程共计1978.2公里,新建桥梁16座1440.2延长米。新增水浇地45万亩;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18处,解决16.09万人饮水困难问题;灌区改造4处,改造灌溉面积1.3万亩;完成水库除险加固6座;提高城镇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细河县城段综合治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家园绿化工程”和“封山育林”三大造林绿化工程,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59万亩,其中,百万亩经济林工程132万亩,省千万亩经济林工程19万亩,荒山造林8万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30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3%。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0万亩。
——改革开放活力不断增强。启动政府转变职能和机构改革,调整和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改革工商登记、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开通12345政府综合服务热线平台。外贸出口主体不断扩大,全县有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3户,出口总额完成11950万美元,年均增长56.3%。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3500万美元。市政府批准民族工业园区与铸造产业园区合并为阜新北方经济开发区,已上报省政府,计划列入省级开发区管理。氟化工产业基地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双高普九”、“农村初中进城”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文化设施建设初成体系,全县35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382个行政村均实现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广场全覆盖,8个社区书屋已全部建成,完成了公共图书馆和20个乡镇电子阅览室建设。卫生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蒙医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县中医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完成,完成100个村卫生室建设;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快速推进,常住农业人口参合率达到100%。体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基本建立满足群众需要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群众健身意识不断提高。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及基本社会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标准大幅提高。全县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3.1万人;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年均递增8.4%。
安全生产、民族宗教、社会治安、民政、扶贫、保险、妇女儿童和老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事业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有效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财政收入少,收支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品牌特色不突出,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带动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土地大规模流转难度较大,农技推广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工业总量小,加工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占GDP比重偏低;技术人才和现代管理人才缺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全县既面临着壮大总量规模的压力,又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艰巨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又繁重。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必将使辽宁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得到充分释放。深入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全省在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产业优势减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等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在世情、国情、省情变化中占据主动、趋利避害,在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格局中把握机遇、谋划发展,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更要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耐力和韧性,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常态下把握战略机遇,强化新动力、创造新条件、夯实新基础,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理念,确定科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四个着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全县经济振兴升级版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做大总量、做强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多元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自治县地位和形象,建设全国一流民族自治县,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理念
——按照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创新作为振兴升级的重要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县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全县一切工作。加快实现由资源驱动型发展向科技、人才推动型发展根本转变,形成区域发展的持久动力。坚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按照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振兴升级的主攻方向。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三产”的思路,以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把生态和人文环境建设作为振兴升级的重要着力点。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创造最佳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按照开放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振兴升级的强大动力。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经济深度融入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深入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按照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振兴升级的最终目标。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生存性、发展性、公平性、安全性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经济结构与收入结构同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提升,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更趋一致,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平正义,让全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振兴的成果。
(三)战略定位
“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努力把阜蒙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畜产品、林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氟化工产业基地、铸件产业基地、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玛瑙产业基地。建设旅游产业强县,争创国家级旅游示范县,创建辽西蒙东重要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中心。
  (四)发展目标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7.6%。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企业200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新业态,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到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4:30:36。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到“十三五”末,林木绿化率达到45%,森林覆盖率达到3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确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任务目标。河流水质和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以人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稳妥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新型城镇化,并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28%。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000元,年均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000元,年均增长8.4%。国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十三五”时期战略重点
 (一)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
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重点建设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氟化工产业、铸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玛瑙产业。
围绕“百亿园区、百亿产业、十亿元企业、亿元税收”的目标,全面推进工业“五项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加快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大项目。着力抓好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工业基础,推广集成应用,提高制造业水平,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提升阜蒙县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应有地位,发挥装备制造和先进基础材料两个领域的既有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鼓励发展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
1、积极发展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十三五”时期,要将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放在优先和重要的位置。依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现有基础,促进民族工业园区与市高新区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向精深、绿色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以花生油和花生制品为重点的油料加工产业、以畜禽深加工制品为重点的畜禽加工产业,以高端奶粉、乳制品、含乳饮品等为重点的乳品加工产业,以杂粮制品、果糖、淀粉加工等为重点的粮食深加工产业和以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干果制品加工等为重点的果蔬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三沟酒业,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依托北京亿阳、金果树莓、丰泽树莓等企业,加快树莓等果品深加工,开发葡萄酒、树莓酒、树莓饮料。积极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加工业。大力发展具有阜蒙县优势资源特色的绿色、休闲、功能性食品。积极推进建设镇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建设。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2、大力发展氟化工产业。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深度合作,打造阜新氟化工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较高水平的产业研发中心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充分发挥萤石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氟化工生产中心为目标,依托恒通氟化学、金凯化工、凯莱英等现有骨干企业和新引进企业,重点发展萤石精粉、硫酸、氢氟酸、氯碱和煤制烯烃五个基础原料和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四个产业链,形成以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标准国际化和资源集约化为特征的先进的氟化工生产体系。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3、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及铸造产业。充分依托铁矿资源优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坚持短流程工艺,建设短流程示范基地,形成“铁矿石-铁精粉-铁水-零部件-整机生产”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精密铸造、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船舶制造、航天航空、风电装备、起重设备、索道缆车、游乐设施装备、低空飞行旅游等装备制造和高速线材、板材制造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以远东铜业为龙头,结合矿铜冶炼、废铜精炼,发展电线电缆、阀门、模具等铜深加工制品。积极培育产业龙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4、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十三五”时期,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工程,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生物质颗粒燃料应用的示范推广,加快引入大型能源企业,合作开发新能源,将新兴能源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结合新能源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光伏扶贫以及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研究提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新能源产业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实现产值20亿元。
5、积极发展玛瑙产业。进一步完善十家子玛瑙玉石交易中心、滨水休闲带和宝玉石工业园区、产业居住复合区、生态宜居区,形成玛瑙玉石全产业链,打造东北亚宝玉石文化和时尚基地。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天然矿石饰品鉴定中心、拍卖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提升现有玛瑙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品味,大力发展玛瑙产业电子商务和推介平台,引进和发展其它宝石材料,做大玛瑙宝石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20亿元。

专栏1  重点建设开发区、产业基地
(1)阜新北方经济开发区(阜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和铸造产业基地);(2)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3)阜新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4)新能源产业集群。

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价值和贡献份额,大力发展以尾矿库为主的循环经济。以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以水泥、商砼、墙体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低碳、环保为特色的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促进建材产业升级,发展绿色新型建材。积极推进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提高产能,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打造品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十三五”时期,以建设全国农业强县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带和畜牧、林果、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四大基地建设。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转换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着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加工、品牌化经营。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适合干旱气候条件的农业产业结构。稳步发展花生、杂粮和专用玉米等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注重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打造奶牛、生猪、肉羊、肉驴、优质梨、树莓、杂粮和花生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实施农产品优质品牌战略,走“特色+绿色”之路,构筑效益农业体系,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
1、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
——压缩粮食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引进玉米、高粱、谷子新品种,推广与应用节水灌溉、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和深松等技术。“十三五”期间,全县粮食总产量每年稳定在150万吨左右。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避旱增收”工程,充分利用全县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以于寺、阜新镇、王府、福兴地等10个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把保护地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来抓。今后五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设施农业特色品牌。
——建设花生产业大县。借助全县花生生产的良好势头,引导群众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改变花生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花生品质。积极推进“阜蒙花生”原产地认证,加大“阜蒙花生”黄曲霉素含量低优势品牌宣传,实现花生品牌溢价。“十三五”期间,全县花生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打造全国花生产业大县。     
——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积极推进“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工程,在西部、北部乡镇积极发展谷子、红豆、绿豆等特色杂粮,打造特色杂粮品牌。推广专用玉米种植。
2、推进畜牧业强县建设。实施“畜牧强县”战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粮食、秸杆、牧草资源,以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鸡、肉驴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到2020年,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52万头、26万头、435万只、7400万只,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实现肉类总产量46.2万吨,禽蛋产量9.25万吨,奶产量9.6万吨。加强畜牧小区和规模养殖大户建设,实现规模化养殖。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结合宜居乡村建设,以“三项治理”为突破口,全面完成养殖环保基础设施及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根本性转变。
3、加快发展林果产业。继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观光林业,着力构建林业生态文明体系。今后五年,重点抓好荒山荒地造林工程、果品经济林工程。实施人工造林50万亩,营造果品经济林15万亩,打造优质梨、寒富苹果、榛子、树莓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实施封山育林25万亩,完成全县森林抚育面积10万亩。
4、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农产品监管,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设中韩无农药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到203个,其中,无公害产品80个、绿色食品80个、有机食品4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3个。
5、建立新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方式,打造油料、畜禽、乳品、粮食深加工、果蔬深加工产业链条,建立农业多元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6、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以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线,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到202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农机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由中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
(三)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以满足生产与生活消费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及房地产业,发展壮大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1、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以争创国家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辽宁省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拓宽阜蒙县旅游资源宣传渠道,打造阜蒙县综合旅游服务平台。创造良好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规划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玉龙文化、契丹文化、寺庙文化、敖包文化等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推进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葛根苏木(瑞应寺)旅游度假区、十家子玛瑙休闲购物体验区开发建设,建设瑞应寺-东梁温泉城-海棠山旅游大通道,把乌兰木图山打造成国家级徒步公园,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和宜居宜游的乡村、沟域旅游。“十三五”期间,晋升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10家以上,全县星级以上农家乐及休闲农庄、体验农庄等总数达到500家。叫响“中国北方文化名山”、“中国藏传佛教文化重要中心”、“温泉禅修之都”、“中国玛瑙之都”等一批旅游品牌,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县促发展、优生态、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领军和核心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力争达到生产总值的10%。

专栏2  重点旅游项目
(1)旅游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十家子玛瑙旅游小镇、海棠新城旅游小镇;
(2)大型品牌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东梁温泉旅游新城;
(3)5A级旅游景区提升和创建项目:海棠山旅游经济开发区;
(4)旅游新景区(度假区)开发项目: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
(5)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和创建项目:葛根苏木温泉旅游度假区;
(6)乡村旅游休闲项目:阿尔善温泉旅游区、国华乡生态农业旅游区、蒙古贞庄园、宇坤生态庄园、大板万米生态休闲长廊、庆年家庭农场、蒙古贞王府复建、毛岭沟生态旅游温泉度假村;
(7)张三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8)阜蒙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做大做强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蒙古贞新城商业中心服务业集聚区、温泉旅游度假集聚区、十家子玛瑙产业集聚区。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构建集信息、研发、金融、物流、培训、展示、检测为一体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

专栏3  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1)商贸流通集聚区:蒙古贞新城商业中心区;
  (2)旅游休闲集聚区:东梁温泉旅游度假集聚区;
  (3)文化服务集聚区:阜新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集聚区;
  (4)科技服务集聚区:氟化工产业基地综合服务区。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业。以电子商务应用普及为突破口,以促进网络购销为发展方向,以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企业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建立健全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第三方支付等支撑体系,构建先进电子商务产业链。依托食品及农产品、氟化工、铸造、玛瑙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抓好城乡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通过发展同城电商和行业电商,建立全网络销售服务模式。通过特许经营和自建、合作建设结合,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4、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利用阜蒙县作为辽西蒙东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食品及农产品、铸造、氟化工、玛瑙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巴新铁路货场建设,重点发展涉农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构建多元化物流产业体系。
5、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抓住中国快速老龄化和市政府提出打造成最佳养老城市的历史机遇,依托京沈客专的交通优势和佛教文化、温泉、玛瑙等资源优势,培育养老产业,推行“居养”、“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挥政府保障的主导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社会力量的一体作用,充分利用全县的资源优势,建设王府-瑞应寺-东梁温泉城-海棠山养老产业带,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建设生态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基地。
6、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7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达到 12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农信联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发展保险和再保险业,积极吸引各类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落户阜蒙县,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7、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结合新城建设、老城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抓住高铁经济机遇,对接京津冀市场,充分发挥王府、葛根苏木(瑞应寺)、东梁温泉、海棠山养老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功能齐全、宜居宜养的养老地产,成为我县房地产业新的增长点,推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推进,牢固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强化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生态恢复示范区。加强流域生态治理,实施细河治理工程,实现生态良好、水质达标、行洪安全。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和封沙育草治理,加大还林、还草力度,加强生物围封,建设辽西蒙东防护林屏障。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和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建筑等各类污染物排放,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水生态系统功能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全面恢复。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及污水处理设施服务人口比例。
3、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逐步有序淘汰部分低效、落后产能,鼓励企业采用辽宁省节能减排重点技术目录中成型的先进适用技术,使用新型清洁型能源等进行节能改造。抓好能源、建材、装备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及废弃物资源化等行业发展和产业循环化,发展再制造。到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降低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3%。

专栏4  生态环境重大工程
(1)蓝天工程:能源利用环保综合提升工程、气化阜新工程、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工程、燃煤锅炉污染治理工程、城市扬尘治理工程、移动源污染治理工程、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小型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青山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辽西北生态脆弱带恢复工程、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程、封山禁牧工程;
(3)碧水工程: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和超采控制工程、良好水体生态保护和水质较差的重点河流断面整治工程、工业企业和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再生水利用工程、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水环境容量增容工程、工业节水与循环利用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排水系统改造与配套管网建设工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工程、落后产能淘汰工程、监测监控预警能力建设工程;
(4)沃土工程:垃圾污泥安全处置工程。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战略,以农村居民向县城、中心镇转移为城镇化导向,以城镇的二、三产业为载体,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城镇化基础、产业发展趋势和交通网络特征,规划以蒙古贞新城为核心,以温泉新城和13个重点镇为纽带,以其他小城镇为网络,打造“一心”、“一轴”、“两带”、“三区”的完整城镇体系。
“一心”,即蒙古贞新城以及“三位一体”同城发展形成的核心区。
“一轴”,即南部城镇发展轴,依托沈阜高速、阜锦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串接东梁镇、蒙古贞新城、阜新镇、大巴镇、大固本镇、泡子镇所形成的城镇发展带。
“两带”,即北部城镇发展带,依托101国道,串接于寺镇、王府镇、务欢池镇三个中心镇,同时连通彰武县的城镇发展带;中部城镇发展带,依托205省道,串接蒙古贞新城、旧庙镇、福兴地镇、大板镇,同时连通内蒙古与我县的城镇发展带。
“三区”,即依据我县自身资源及经济发展特点所形成的三大经济分区,分别是:西部工矿林业区、东北部农业加工区、南部旅游休闲区。
2、按照“三位一体”规划,做强蒙古贞新城。以沈阜高速和盘奈高速“一横一纵”交通网为连通,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和铸造两个产业集群以及服务业为依托,完成东关村、西关村、果园村城中村改造,完成蒙古贞新城12.6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打造东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蒙古族文化示范城、健康示范城、绿色示范城。
3、积极推进温泉旅游新城建设。以特色旅游产业为支撑,依托东梁和佛寺地区的地热、寺庙、水库等资源,以温泉漫汤泡汤为主轴,以商业、居住、文化、体育、养生养老、会议、会展、宾馆酒店等为主打概念, 构建欧洲风情园、辽代主题公园、民俗文化园、农业观光园。围绕“佛、山、泉、湖”,融入民族文化、佛教文化,建设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区面积8平方公里,国内知名、面向国际的温泉旅游度假集聚区。
4、加快中心镇建设。“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13个中心镇建设。积极扶持中心镇发展二、三产业,集聚城镇人口。要加强镇区给排水、道路交通、供热、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甄别小城镇发展条件,建设一批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中心镇,使中心镇发展成为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小城镇。

专栏5  城镇化建设工程
(1)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解决3.4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22170人的棚户区改造,解决3.4万新增人口城镇化;
(2)完善县域城镇化总体空间结构:构建“一心、一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
(3)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县城排水管网改造,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完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综合雨水利用设施,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推进城市水系建设;
(4)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棚户区改造7390户,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5、开展宜居乡村建设。以示范镇、宜居示范村为重点,全面实施“四项治理”、“四项改造”、“六个提升”、“一个打造”工程,统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科学调整村屯空间布局,建设“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加强民族聚居乡镇、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民族小镇。

专栏6  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1)乡村环境“四项治理”工程: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畜禽粪便治理、秸秆治理;
  (2)乡村设施“四项改造”工程:农房改造、村内道路改造、饮水改造、厕所改造;
  (3)乡村发展水平“六个提升”工程:村庄亮化、乡村绿化、乡村美化、生态优化、服务优化、管理优化;
  (4)历史传承“特色打造”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特色民族小镇、传统村落。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坚持适度超前、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提升质量的原则,加强枢纽性、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完善产业集群集水管网、排水管网,完成供水、供电、道路、通讯、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力争民族园区和铸造园区合并后的阜新北方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2、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市主干路、产业集群路和专项公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896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214公里,新建桥梁2800延长米/48座,重点解决乡村公路空白段和村与村之间的连接线。建设沈阜开发大道、G101线改造项目、奈广线改建工程、奈营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京沈客专连接线工程、西阜线北延伸线等园区道路、阜蒙县北外环外移道路工程等城市环线道路、瑞应寺-东梁温泉城-海棠山旅游专项公路和关山旅游路等旅游道路、阜蒙县物流园区等综合交通枢纽和站场体系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京沈客专线路建设、锦阜高铁路扩能改造、阜盘铁路专线建设,确保郑大线通车。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4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7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3095公里,桥梁总数29044延长米/665座,全县公路整体水平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7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1)公路:盘锦至奈曼高速公路阜蒙县段高速公路、沈阜开发大道、G101线改造项目、新升级省道改造工程、奈广线改建工程、奈营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京沈客专连接线工程、工业园区道路工程、阜蒙县城市环线道路工程、阜蒙县北外环外移工程、西阜线北延伸线、沿细河南环路、发展大街道路工程、务平线省际连接拓宽改造工程、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道路工程、关山旅游路、瑞应寺-东梁温泉城-海棠山旅游专项公路、大巴至大板道路、八家子至乌兰木图山道路、大五家子至八家子道路、奈广线至三塔沟风景区道路项目、奈广线至老鹰山道路、宇坤生态庄园路、G101至乌兰木图山风景区道路、公路大中修改造项目、朱苍线改扩建项目、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农村公路路面建设工程、阜蒙县村屯道路项目、高铁黑山北站至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公路建设项目、大固本高速路口至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公路建设项目;
(2)铁路:京沈客专、通辽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阜新至盘锦地方铁路、巴新铁路复线;
(3)客运场站:新建东梁温泉客运站、农村候车厅;
(4)城市公交体系构建项目。

3、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老城改造工程和城区道路工程。完成中华路、玉龙路等城市主干路道路拓宽和县城路灯改造升级。加快城镇给水和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制的建设改造。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到2020年实现新建小区供气覆盖率100%。继续进行城区老旧市政供水管道改造,实现“辽西供水项目”与城区供水管网并网。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推进区域一体高效供热工程。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规划建设一批垃圾处理场、公厕,提高环卫设施标准。推进城镇停车设施建设,促进停车场建设和经营的市场化。
4、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全县河道治理长度291公里,涝区改造7万亩达到十年一遇标准,新增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0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287平方公里,水库除险加固3座,新建城镇供水工程20处。

专栏8  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1)辽西北配套供水工程;(2)佛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节水灌溉工程;(5)柳河、绕阳河、大凌河等江河治理工程;(6)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7)中央预算内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

5、加强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建设城区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公安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办理用房、交通违法及事故处理用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等22个项目,3.5万平方米。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设施投入,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6、构建智慧信息网络体系。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完善宽带主干网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保障、民生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的服务和应用,建立就业信息、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的建设和应用。实施村村通信息工程,提高农村网络通信能力。建立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构建智慧政务体系。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急迫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打造幸福阜蒙县。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中低收入群体工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调整机制,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工资。
2、努力扩大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就业失业监测。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培训补贴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培养民族文化、教育、科技、蒙医药人才,增加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实名制就业达到1.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人次,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失业保险、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5万人。
3、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促进新增从业人员参保,规范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到2020年,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健全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伤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力争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和救助体系,努力降低低保准入门槛,全面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适时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及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体系、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要。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和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做好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工作,对特困优抚对象家庭进行重点帮扶。
4、实施农村扶贫攻坚。把握阜新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机遇,扎实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制定出台“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集团帮村”工程、驻村帮扶和省定点扶贫,切实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到2020年,实现全县5005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专栏9  脱贫攻坚重大工程
(1)“一脱贫两摘帽”:国标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2)“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3)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2016年-2019年,帮扶贫困程度较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继续实施“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利用好扶贫再贷款政策,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难题;实施扶贫资金互助式扶贫,抓好扶贫资金互助试点工作。
(4)产业和就业脱贫:对约30577有劳动能力、可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5)危房改造脱贫:对约 4209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存在危房险房的贫困人口,实施危房改造脱贫。
(6)生态补偿脱贫:对西北部承担生态保护任务的草地沙化区、坡耕地治理区的贫困户,通过争取重大生态工程政策支持脱贫。
(7)发展教育脱贫:对634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给予扶持,通过发展教育脱贫。
(8)低保兜底脱贫:对2386户已享受低保五保和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脱贫的贫困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
(9)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对13331因病残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保障其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因残返贫致贫。
(10)实施带动式扶贫:结合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给予扶贫资金支持,培育发展贫困村脱贫致富主导产业。
(11)县级领导包村、驻村工作队帮村、党员干部带户:实行驻村工作队驻村,派驻单位全员参与结对帮扶;创新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扶贫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加快构建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教育发展品质。普及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创建特色高中。加强职业教育,根据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过提升自主办学水平和联合办学,加强职业教育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民族专业教师的培养。大力扶持蒙古语授课教育教学发展,加强蒙古族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引导管理,有效抑制母语丢失的趋势。
2、提高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基本药物长效补偿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加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中、蒙医事业,贯彻“中蒙西医并重”的方针。深入实施卫生和计生工作“人才促进”、“技术创新”、“智慧运营”三大战略,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程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及居民健康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3、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探索并逐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全新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做好少数民族古籍、非遗保护、抢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深入贯彻执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障蒙古语文工作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依法保障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的运用。扶持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搞好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办好敖包文化节、睦邻节、成吉思汗圣祖节,努力构建民族文化示范县。整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文化旅游新产品,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创意设计服务平台。
4、积极发展群众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竞技体育持续发展,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取得新成绩。扶持开展蒙古族那达慕等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积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提升全县品牌形象的赛事活动。

专栏10  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1)文化体育事业:关山辽墓保护项目萧何墓保护大棚维修保护工程、查海遗址博物馆保护工程、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工程、书香辽宁建设工程、“送戏到基层”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项目、文化场馆建设项目、体育场馆建设项目、乡镇足球场建设项目、乡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教育事业:学前教育项目、学校教学和生活用房建设项目;
(3)卫生事业: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蒙)医药能力建设工程、医养结合服务业发展工程、医院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卫生计生业务用车购置项目、医用设备购置项目、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程、乡镇卫生院及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专科医院建设项目;
(4)民政事业:乡镇社区养老项目、殡葬事业项目、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儿童福利院改扩建项目、社会养护院建设项目;
(5)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九)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对政府进行“正面清单约束”,对市场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对社会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激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健全对非公经济的开放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造营商环境,建立服务型政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等模式。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拓宽增收渠道,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和职能设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流程。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3、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科学化水平。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进全县工业用地供应体系更加多元,工业用地市场流转体系更加顺畅,工业用地价格体系更加均衡,工业用地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工业用地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用地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不同流转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在活力。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社分开,进一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社会规范建设。
(十)提高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水平
把握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新政策、新趋势、新要求,加快实施开放提升战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1、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加大“引进来”力度,引导外商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生产基地和地区总部,支持外资金融保险担保等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外资并购、转让经营权、海外上市、产业基金等利用外资新形式。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经贸合作区,开展境外资源收购与合作开发。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鼓励建立外派劳务基地。
2、培育和增强开放合作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项目合作。充分发挥阜蒙县交通和区位优势,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提升开放水平。
3、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出口规模扩大、质量效益提升,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壮大外贸出口企业,扶持现有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产品、氟化工、玛瑙等产业基地产品出口,农产品、氟化工达到重点出口基地标准。
(十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创新主体,重点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完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和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加强与县域外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横向联系,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项目。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强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服务,让先进技术、优秀企业及人才能请进来、留得住。以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为载体,以平台、培训、科普为抓手,使科技更加贴近、惠及和改善民生。
2、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加快重点产业、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大力引进高级领军人才,特别是吸引阜新籍海内外的学者、技工、企业家、大学生回乡创业,增加全县人才总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加大培养选拔和使用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干部力度。

 

专栏11  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1)专业技术人才:落实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集聚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留学人员回辽支持计划、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大中专学生和复员转业军人创业创新百千万工程;
(2)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项目、技能传承技术改造研修平台建设项目;
(3)引进国外智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程、实施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实施省外专百人计划、推进重点项目专家引进计划、启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4)人才服务:技术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开辟外国专家管理服务绿色通道、友谊奖表彰。

3、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发挥产业园区中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优势,营造园区创新氛围,促进产业集群内的创新交流与技术应用,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企业孵化器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管理咨询及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以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科技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农村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5%;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50%以上;各类乡土人才达到平均每村拥有2至3名;科技示范镇、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数量分别达到3个、35个和350个。
(十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打造和谐阜蒙县
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平安、法治、文明、和谐阜蒙县。
1、推进依法治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用好地方立法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设职能科学、责权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律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全县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完善执法主体,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推进城区“天网”工程和农村乡镇“小视频”建设,建立一体化公安专网。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以及家庭暴力,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妇女、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2、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完善反恐防暴应对处置机制,加强邪教组织侦查打击力度。加强对互联网舆情的研判和预警,建立各部门各地区的发言人制度和舆情应对机制,防止矛盾激化,防止群体性事件。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组建信访稳控专业队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科技支撑与信息平台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切实增强控制安全生产风险和事故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和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提升综合抗灾救灾能力。提升消防管理水平,有效遏制火灾事故发生。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全力做好处置突发事件、重大事件、自然灾害等工作。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积极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法规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队伍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形成快速、协调、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
4、推进价格管理。完善价格管理办法,健全价格法律机制,保持县域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稳定。不断完善价格政策措施,以市场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体系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举报投诉渠道要更加畅通。以垄断行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市场调节价格为重点,整治乱收费等行为,规范经营价格活动,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5、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加强村民自治,创新乡村治理。发挥居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社会公信力。依法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培育发展一批有较强影响力、服务力的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对话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弥补政府工作不能覆盖的地方。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支持正派宗教设施的建设,规范宗教活动的管理。
6、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慈善筹募工作,努力挖掘社会资源,扩大募捐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募捐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慈善宣传,增强公民的慈善意识,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慈善事业。着力打造服务品牌,进一步突出义工活动特色。做好慈善组织机构建设工作,促进慈善事业向纵深发展。
7、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健全军民融合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建立双拥共建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进一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做好战备教育、政治教育、军事技能训练,科学编制动员预案,确保具备充足的应急应战能力。
五、规划实施保障
本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应举全县之力,凝聚全县各族人民智慧,完成未来五年的各项任务,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一)加强总体规划的指导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总体规划是政府编制年度计划、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本规划的重要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等方面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总体规划顺利实施。
(二)实行专项规划分类指导
县政府各部门要组织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和专业行业规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贯彻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编制本乡镇“十三五”规划纲要,并做好与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协调,特别是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
(三)明确规划目标责任
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全县人民的承诺,必须明确工作责任、实施进度和具体措施,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实现。
(四)加强规划实施组织
县政府统一组织总体规划的实施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快推进各乡镇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专业行业规划的实施,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强化规划监测评估
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检查。规划主管部门要对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政府组织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需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未来五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县各族人民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全县“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有关名词解释

  1、“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2、“四个着力”: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的方向。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4、京津冀协同发展: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
5、工业“五项工程”:是指以工业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和节能与淘汰落后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五项工程。
  6、“互联网+”: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7、“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是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的三个十年战略中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9、“供销e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电子商务的平台,是落实“互联网+”发展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重点围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和大宗商品等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建设农产品、农资、日用品及批发线上线下商城。
10、“六个精准”: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深刻阐述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次提出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扶贫工作要求。
11、“五个一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就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提出的精准扶贫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2、“政银保”:政府提供财政资金、银行提供贷款、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以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为保障,通过财政、信贷、保险共同驱动,构建金融扶持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1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14、“天网”工程:是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GIS地图、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